出拳速度堪比子弹-为什么螳螂虾的拳头不会碎掉

出拳速度堪比子弹-为什么螳螂虾的拳头不会碎掉

作者:news 发表时间:2025-08-12
A股赣锋锂业盘中涨停最新进展 工程机械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:万通液压厉建慧34岁为行业最年轻 薪酬仅18万元为行业倒数第二官方通报 百果园不是在卖水果,是在办教育? 龙国首都金融监管局: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,珍惜个人信用 龙国首都金融监管局: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,珍惜个人信用官方处理结果 旅游及景区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:天府文旅归母净利润下滑144% 而其财务总监刘克文薪酬却上涨13%反转来了 A股赣锋锂业盘中涨停 旅游及景区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:西藏旅游罗练鹰 硕士学历 薪酬高达114万元为行业第一专家已经证实 常熟农商银行三管齐下“贷”动制造业向新而行是真的吗?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师刘健恒加盟恒生银行 担任首席经济师 【信达能源】电力天然气周报: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,7月份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下降2.1%秒懂 宁德时代旗下锂矿停产!锂矿、锂电池“大爆发”,天齐锂业涨停,智能电动车ETF(516380)盘中拉升2% 常熟农商银行三管齐下“贷”动制造业向新而行 泡泡玛特泰国新店陷“撞脸”名创优品?双方回应来了官方通报来了 百果园不是在卖水果,是在办教育?这么做真的好么? 工程机械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:三一重工刘华为硕士学历 年薪高达451万元为行业第一后续反转来了 传与龙国人民银行、龙国稀土集团建全球首个稀土人民币稳定币 蚂蚁集团辟谣太强大了 旅游及景区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:西藏旅游罗练鹰 硕士学历 薪酬高达114万元为行业第一 高股息低门槛!标普红利ETF拆分啦是真的吗? 网传阿里“扫地僧”蔡景现已离职,阿里暂无回应 周鸿祎与机器人拼球技:想带球突破 被机器人抢断! 突破慢阻肺病管理困局:从早筛早诊到急性加重预防的全程优化实垂了 南京首次对低空数据资源进行资产化确权登记 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来袭!注意防范→实垂了 百果园老板教育消费者,有啥底气?学习了 【监管】上海公布5起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案例是真的吗? 智光电气:子公司智光储能签订2.04亿元储能系统设备销售合同 麻烦不断,王健林被逼到了绝望的边缘 自动化设备行业董秘观察:海得控制吴秋农59岁为行业最年长 薪酬高达105万元官方通报 南京首次对低空数据资源进行资产化确权登记 自动化设备行业董秘观察:英诺激光张勇2024年薪酬高达105万元 较前一年翻超一倍 珀斯华人区连发枪击纵火案,我领馆提醒龙国公民加强防范 自动化设备行业董秘观察:欧克科技陈真29岁为行业最年轻 薪酬垫底仅15万元太强大了 自动化设备行业董秘观察:雷赛智能向少华学历最高为博士 薪酬为86万元最新报道 自动化设备行业董秘观察:赛腾股份孙丰薪酬最高 2024年薪酬高达622万元居全市场第二是真的? 8月11日钛系产品市场报价官方通报来了 岚图汽车CEO呼吁汽车测评回归理性后续来了 以色列突发,爆发大规模抗议!首次突破9000亿港元!英伟达概念股获南向资金爆买后续会怎么发展 两家A股公司公告:拟以自有资金进行“证券投资”实测是真的 【微聚焦】招商蛇口青岛网谷举办金融政策送企活动太强大了 中科云谷曾光:目前人形机器人安全性还不够,无法和人类共同工作这么做真的好么? 张峰:具身智能将成为人工智能走进真实物理世界的关键路口 专家共议“AI大模型赋能具身智能创新革命”官方处理结果 刘扬:大模型在分层渗透具身智能之后的趋势和机会官方通报 美俄元首会晤在即,欧洲多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后续反转 一个月内6家上市公司用公积金补亏!禾盛新材动用11亿元“填坑” 两家A股公司公告:拟以自有资金进行“证券投资” ABB机器人张佳帆:工业机器人需继续扩展应用场景,AI将扮演重要角色实时报道 【微聚焦】招商蛇口青岛网谷举办金融政策送企活动后续会怎么发展 民生证券:供减需强、现货趋紧,煤价上涨加速学习了 协鑫朱共山要搞一个500亿的多晶硅拯救基金 | 多晶硅的《权力的游戏》:当巨龙喷火、王国混战,幸存者法则是什么?官方通报来了 民生证券:供减需强、现货趋紧,煤价上涨加速 李大霄:稳定情绪至关重要最新进展 新藏铁路勘察设计可研评审进行中 强调合理控制工程投资反转来了 每月换个局长,拥有7万员工的美国国税局竟成特朗普“政治工具”? 专家共议“AI大模型赋能具身智能创新革命”反转来了 刘扬:大模型在分层渗透具身智能之后的趋势和机会

螳螂虾也算一种网红生物了。它的“出圈”,一方面是由于美丽的外表 —— 螳螂虾具有色彩鲜艳的铠甲,在甲壳类生物中颜值相当出众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剽悍的体格和 bug 般强大的武力值:它的“拳头”可以轻松击碎螃蟹和牡蛎等生物的坚硬外壳,甚至能打破水族馆的玻璃。物理知识告诉我们,力的作用是相互的,螳螂虾能使出如此大的威力,也将承受极大的冲击力。作为海中“拳王”,它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呢?

出拳速度堪比子弹

螳螂虾。来源:https:http://arstechnica.com/

螳螂虾生来自带威力巨大的“生物武器”—— 它拥有一对坚硬的掠足,形状类似于紧握的拳头。令人惊讶的是,当它用这对“拳头”击碎猎物的外壳时,自身却能做到毫发无伤。

螳螂虾的攻击过程令人啧啧称奇。它们出拳时的速度可以比拟 .22 口径子弹(约 1316 公里 / 小时),这样的动作速度放在整个动物界都数一数二。“拳头”在水中快速挥动向目标撞击时,会形成瞬态低压区并通过空化作用产生气泡,气泡形成后迅速坍塌破裂,产生数百兆赫的高频冲击波,这个过程会释放出极端的光能和热能,以至于在瞬间,击打区域周围的水温可达到太阳表面温度,甚至可能伴随短暂闪光。螳螂虾出拳时产生的力量能达到自身体重的一千倍以上,一般来说,释放这么大的能量会有反作用,能量产生的冲击波会严重破坏动物的软组织,然而螳螂虾却丝毫不受影响。如今,我们终于知道原因了。

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研究一种螳螂虾的掠足时发现,它们的掠足具有分级微结构,可以选择性地阻挡声波,起到保护虾体免受振动伤害的作用。这类分级微结构中存在“声子带隙”,可以过滤掉可能造成神经和软组织创伤的声波。

近日,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科学上的一项研究中提出:“这些特定区域的声子带隙机制构成了一个协同保护系统,能够承受反复的高强度冲击而不会造成实质性损伤。”

出拳速度堪比子弹

雀尾螳螂虾,来源:https:http://www.istockphoto.com/

身披“铠甲”,内有乾坤

螳螂虾既不是螳螂,也不是虾,而是一种口足目动物。它们是首次出现于 4 亿年前的掠食性海洋甲壳类动物,以软体动物、鱼类、刺丝胞动物和其他甲壳类动物为食。它们捕食能力极强,例如,雀尾螳螂虾(Odontodactylus scyllarus)在它栖息的热带浅滩便属于最“凶猛”的掠食者之一。

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小组仔细研究了一只孔雀螳螂虾标本的掠足,发现了三层声子防御结构。声子是固体材料中由原子周期性振动产生的振动能量单元。这些声子防御材料就像螳螂虾的“护身铠甲”,其结构可以调节穿过它们的声波。

在解剖螳螂虾的掠足时,研究人员发现其表面覆盖着羟基磷灰石(人体中也存在羟基磷灰石,正是这种材料使得我们的牙齿与骨骼坚硬强韧)。羟基磷灰石涂层下方是被称为“冲击区”(impact region)的结构,由人字形排列的甲壳素层构成(甲壳素是一种坚硬的多糖类物质,顾名思义,它能够构成甲壳类生物的外壳)。研究人员认为,这种特定结构的甲壳素能够消散可能引发裂纹的声波。

出拳速度堪比子弹

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,来源:https:http://www.todaysrdh.com/

甲壳素层下方还有一层,研究者称之为“循环排列区域”(periodic region),充满着多层甲壳素“弹簧”。出拳时,螳螂虾通过肌肉控制收起“拳头”后向前弹射,释放预载于“弹簧”中的能量以击碎猎物外壳。这些“弹簧”由螺旋排列的甲壳素纳米纤维构成,卷曲堆叠方式使每个部分的结构形似真实的弹簧。此类设计不仅调控声波传播路径以防止结构断裂,还能保护内部的神经与软组织免受高频振动损伤。究其原因,是由于循环排列区域的螺旋纤维排列可产生声子剪切波带隙,从而可选择性过滤纳秒级空化气泡坍塌产生的低频兆赫范围剪切波,保护软组织免受损伤。

出拳速度堪比子弹

研究团队拍摄的甲壳素纤维束电镜图像。

看武功高手如何“化劲儿”

螳螂虾拥有强大攻击力的代价便是要承受自身产生的猛烈冲击。如同传说中擅长“化劲儿”的武林高手,它们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结构,巧妙消散掉可能有害的冲击波。这种能力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启发。

为探究螳螂虾掠足的承力极限,研究人员随后对活体虾进行了实验:模仿在海中击碎贝壳时的情景,让螳螂虾击打压电力传感器。此外,他们还用超声及高超声激光照射螳螂虾掠足标本切片,从微观层面上观察其抵御声波的过程。

出拳速度堪比子弹

研究团队绘制的螳螂虾攻击过程。

通过追踪声波在掠足表面的传播路径,研究人员确定了哪一区域对波的消散作用最强。结果显示:第二层即“冲击区”承担了最高应力水平,而循环排列区域的防护效率与之接近。二者的协同作用使掠足几乎能完全化解自身产生的应力。

螳螂虾这种防护结构在自然界中很少能找到其他例子。先前曾有研究发现,某些飞蛾翅膀的鳞片能够吸收捕食蝙蝠的声波,避免通过回声定位被发现。对螳螂虾掠足结构的研究,为理解自然界中的天然结构如何化解高频能量提供了新视角。

研究人员称,螳螂虾因其显著的冲击相关特性,长期被视为生物工程的典范。理解螳螂虾如何抵御极端冲击或许能够启发一些全新的技术,对其掠足结构的研究可能影响未来军用防护装备与运动护具的设计。“螳螂虾的冲击包含超声波频段成分,这促使我们以超声波过滤为关键保护机制开发仿生方案。”研究团队在同一论文中表示。

或许在未来,你佩戴的一款新型自行车头盔的设计灵感,就源自这种体长仅 7 英寸、却能在高压下“坚不可摧”的生物。

作者:Elizabeth Rayne

翻译:鹭椋羽

审校:7 号机

原文链接:The seemingly indestructible fists of the mantis shrimp can take a punch

相关文章